徐伯年:樂音共譜咖啡香


PAR 表演藝術雜誌4月號--藝術家的咖啡物語

徐伯年:樂音共譜咖啡香

十方樂集成團超過十年,期間對於台灣的現代音樂推動,耕耘可謂不容小覷,而背後的精神領袖,正是總監徐伯年,他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努力為台灣的樂壇注入新生命,而在十方樂集內的咖啡館,更是台灣一代作曲家們聚會交流場所,徐伯年的十方樂集,擁有愛樂者最美的人文咖啡風景


作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觀察事物的五官,自然比常人敏銳的多,而感受也份外細膩,因此,徐伯年的興趣相當廣泛,對藝術總是啟發甚多的咖啡,當然也屬於他深刻品味的嗜好之一。流瀉著現場演奏鋼琴音樂的十方咖啡廳內,挑高的空間,古舊的紅磚牆輝映下,踩在有年份的木質地板上,桌面杯光交錯、空氣竄動著焦香之下,徐伯年開始為我們侃侃道來他的十數年咖啡經……

無論是虹吸式(syphon)或是義式摩卡(espresso)烹煮,徐伯年都一樣喜愛,而他首先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座十方樂集設計的李泰祥老師紀念摩卡壺。這一隻壺十分特別地以能量陶瓷燒製而成,還含有細緻的骨瓷材料,同時也具有遠紅外線的效果,令咖啡的能量倍增,這只聽來十分神奇的壺,徐伯年表示:「長庚醫院的生化科技團隊已經證實這些效果,所以效果絕對保證。」曾得過文建會獎項的這只咖啡壺,可惜的是已成絕版,當初是由友人,也是台灣藝大黃伸光教授所燒製的,其中在壺內容易老舊的加壓橡皮環,還特別改為食用級的矽膠,其在韌性與耐用上的效果都格外優秀。徐伯年得意地說:「現在義大利也有以陶瓷製作的咖啡壺,不過多做成花俏的外型,我總覺得還是李老師這隻最耐看。」

談及十方與李泰祥老師的淵源,可以追溯起十方尚未成立前那時,李老師便經常到徐伯年家中走動,而他總是指定要喝一款「李氏咖啡」,而這款咖啡現在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十方咖啡廳的專門特調了。究竟這咖啡的特殊性為何?徐伯年細心地說明:「其實這就是坊間一般的『曼巴』咖啡,但是李泰祥老師堅持以曼特寧三份,比上巴西七份的方式,與一般的七三比剛好相反。」曼特寧是重焙火的豆子,而巴西是中焙火,口味較清爽些,徐伯年說,後來他思考李老師喜歡這種比例的原因,是要以濃者酌少、清者伴多來呈顯出曼巴咖啡的均衡口感,而非一味地偏執濃烈。徐伯年頗有意味的說:「這就好比音樂上的對位,總是要求兩者均衡」,於此,十方就像追隨了李老師的信念,敏銳地將生活實踐出樂性,更讓樂性容納於生活中,互相激盪。

徐伯年還向我們展示他精挑細選的咖啡豆,是國內的超過四十年資歷的烘焙達人直接到哥倫比亞精選買進的,所以豆種精良、烘焙濃郁,徐伯年手中的曼特寧豆子,不僅大粒飽滿,更是黑亮晶光,因此,十方的咖啡成本比一般咖啡館要來的高出幾乎一倍,有幸喝上一杯咖啡,真是集一時精粹於此香杯中。有了嚴選豆子,有豈可沒有行家專門水呢?果然,徐伯年又迅速拿出特殊的瓶裝水,他表示這源頭萃取自武夷山泉水,經過特殊機器的過濾萃取,水質被打散成極小的分子,口感非常細滑綿密。躍躍欲試的我們迅速煮成了「十方曼巴」,趕緊要品嚐這迥異的風味。一飲下,咖啡似乎竟奇妙地消散在口中,只留風味香韻久久不散。徐伯年溫文儒雅的表示,此真為最高境界矣。

由於有專業的十方吧台人員在店內,徐伯年自然也身兼煮咖啡督導,慢慢教著著員工該如何煮,徐伯年說:「雖然教的方式都相同,但是每位吧台所烹煮出的成品,的確是各有千秋」,不過更令人莞爾的是,到了中南部的咖啡館,徐伯年也常指定店家依十方比例烹煮曼巴,追問有否引起眾人的好奇交流?他則板著臉孔風趣地說:「只有常被視為麻煩的客人…」讓現場歡笑聲與咖啡香,總時時不曾間斷。

徐伯年可說是在1983年留法之初,開啟了喝咖啡這條美麗的道路,更屢屢在宿舍中以慴人香氣引得同學尋味討咖啡喝,音樂家陳郁秀也在早年就已宣稱此為全台北最好喝的咖啡,徐伯年認為咖啡鮮明的性格與藝術的創作十分接近,這也是咖啡總是與人文結合在一起的原因,他忖思著細細說:「品嚐咖啡時的那種情緒飛揚,與創作的意念感受,常是不謀而合;而在思緒被氣味撫平而沉靜的時候,生命力也跟著激昂了起來。」語氣未畢,徐伯年又語:「我希望十方的咖啡館可以毋庸置疑地,成為台灣這個樂世代的人文薈萃代名詞。」

Tips
1. 最難忘的那杯咖啡,是十多年前與太太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上的雪地喝的那杯,那樣的情境,永難忘懷。
2. 台灣古坑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相當不錯,諸位有空可以去嘗試。
3. 真正的好咖啡會讓舌頭有微微酸麻的感覺,更生津止渴、口齒留香。
4. 「李氏曼巴」的比例,無論是口味或風味都更勝一般曼巴。
5. 講究著咖啡豆、水、器具所煮初的咖啡,絕對是一般大街小巷咖啡所無法比擬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