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玲與林伯實夫婦
一口一口學食堂供應早、午、晚餐、小點心及飲料,是一處藝術空間與美食輝映的美麗場所,教室牆上還有彩繪風格,讓空間增添人文藝術與摩登時尚的混搭感。
《台灣工藝》第30期──「工藝深角度」
美感願景 學學給你: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專訪
圖片提供:學學文創志業 Xue Xue Institute
前言:學學文創志業由董事長徐莉玲創辦於2005年以來,一棟宏偉驚豔的藝術大樓也巍然矗立於內湖堤頂大道,這棟樓無論日間夜晚都儼然成為內湖科技園區的華美地標之外,來往的行旅更往往好奇這究竟是個什麼地方。學學這短短幾年為台灣藝文界所投下的震撼彈,個個令我們為之拍案叫絕,而2007年末,學學更勇奪了香港「2007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每一次的出擊,都是如此完美,這,就是徐氏風格。
■學學之名
初識學學的你我,必然對於這個奇特的名字感到好奇,而它確實也是大有來頭,「學學」之名取自《禮記》學記篇:「學學半」,其義為彼此學習,因此這間教室的所謂的「老師」,可能卻是隔壁教室的「學生」;而這間教室的「學生」,置身於隔壁教室時,身分卻可以變換為「老師」。這個命名的意涵即是學學文創的核心思想,期待走出學堂的每個人,都能在自我或他人的身上看到一些值得學習與效法的美好事物。
相信嗎?一步步了解學學,的確會讓生命漸次邁向美好,因為學學的面向是全方位的,而它的動力更是無止盡的,當學學建立的那一天,我驚訝地發現到,原來在台灣,其實藝文的路並不如吾等所以為的那般孤寂,這些感受,想然學學董事長徐莉玲最是清楚。
■學學的靈魂推手
見到學學宏偉完善的建築與硬體本身,再緩緩讀懂學學溫文儒雅的思想藍圖之後,讓我不禁好奇起學學的幕後核心人物,究竟是何種模樣?多次與學學的聯繫之下,可以感覺到一種大型組織有規模的運作,而在公務滿檔狀況下的董事長徐莉玲,更是堅持絕對要空出時間要親自接受本刊採訪,其中不求什麼,僅是完全為了對國內工藝設計教育盡一份心力所致。
董事長嗓音曼妙呢喃,真切就是美的人間樣板,氣質極佳的徐莉玲,為人更是親切無架子,對著我所提出的每個問題,無不詳盡地完整回答,由這樣的對談之中,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徐莉玲還是四十年前甫踏入藝文產業的那個充滿夢想的美麗清秀女孩,她滿載著對生活及美感的熱愛,就像陣陣漣漪水漾,熱切希望可以傳遞給身邊能觸及的每一個人,無遠弗屆。
就是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無比熱情,讓徐莉玲見到當今台灣藝文界種種現實問題時,無法閉著眼曲身不顧,反而是憑著夢想站出來,希望為家園台灣做一點事,於是從美國攻畢史丹佛商學碩士之後,毅然決然於2005年大手筆成立學學文創志業,此般的規模與職志,在兩岸三地皆掀起美感教育的巨浪,其實回到最初,早在80年代徐莉玲於中興百貨工作時,她已經大力行推台灣的美感產業與美的革命,只是現在,她終於有機會可以整合展露自身對美多年的深切體悟,這樣的願景,全都呈現在學學的概念風貌裡。
■一路走來,美的歷程
徐莉玲自小即不斷嶄露出對美的特殊觀點,不是屢獲獎項的肯定;就是用自身對美的熱情讓每一件事出精采,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首先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工作室,表現自我對生活美學的關注;接著進入百貨業工作時,更被公司外派至日本見習。回國之後的徐莉玲,益趨在百貨業的工作上發光發熱,也正式推出自有服裝品牌「LilinHsu」,除了擁有美感,當時任職中興百貨總經理的她,更以獨到的整合行銷眼光,讓台灣服裝品牌活躍出一片天,並跟藝術活動合辦出耀眼的跨界火花,此時舉凡陳彩霞、溫慶珠、陳季敏、呂芳智等服裝設計師,皆乘著這場旋風揚名舞台,徐莉玲這回的漂亮成績單,更因為獲頒1987年日本流行協會創意大賞第一屆海外獎的榮譽,而備受國際肯定。
然而徐莉玲繼續朝向更開闊的遠方前進,在事業一帆風順之際,她卻選擇赴美攻讀史丹佛商學碩士學位,目的藉就是希望能讓自己眼界更開,並力求下人生與工作的下階段的突破,學成後她以家庭為重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在無法坐視台灣的藝文現狀使命感之下,重新站到幕前,成立學學文創志業,這一回,徐莉玲要為國內的藝文與美感教育,脫胎換骨出另番卓越新生。
■自我期許遠大
不圖名利、只問做事;兢兢業業、但求良效,這或許可以解釋為徐莉玲目前賦予自己的職志,正如眾人眼所見的學學,它是個十分需要真知灼見來營運的機構;另一方面,從各界表現的關注與參與,更是學學得以永續發揮影響的最大助力,因此學學的這條路,與學學未來需要打的這場仗,勢必是艱辛的,但是徐莉玲並不怕苦,她做到了許多藝文圈內人士所深嘆已久;但卻不曾認真醞釀出的場所,憑著徐莉玲與夫婿林柏實於政商界擁有的深厚人脈下,在台灣推動起美感再造的工作,或許可以獲得多一點的目光,但是究竟可以有多少的改變發生,這就需要時間來觀察。
教育為百年大業,立竿見影的期待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呈現,然而徐莉玲已經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或許在台灣仍有許多人不了解藝文的意義與魅力,但是學學仍非常有心地提供一個平台,讓每個人心中種子萌發的那一天,可以找到這個能夠滋養他啟蒙心靈的場所。
因此,在未知處等待遠方的曙光乍現,可以說是學學的期待,更能說是徐莉玲最遠大的抱負,而企業的生存之道,絕對是在未明朗時把握長遠趨勢,在機會來臨前準備好,才能好整以暇地等待機會,關於這一點,學學現在正在深耕屬於我們的這塊美感土地 。
■突破環境瓶頸,成就夢想
在大環境十分不樂觀的台灣,許多人或許對藝術文化產業的前景更加不看好,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勇於投身改變環境的徐莉玲,在他人等待機會之際,她早已主動創造機會,學學文創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投身國內的設計教育志業,舉凡任何對藝文有興趣的人,都能輕易地在學學得到親炙夢想的機會,如同徐莉玲所說的:「我們集結了一流的專業人士擔任講師,而任何人只要付出一堂課兩百多元的學費,就能與夢想更靠近。」
不需要專門藝術學校那般艱澀高深的入學考試,只要有興趣,誰都能來到學學一起共舞藝文學習之路,在學學新穎且富當代摩登美感的硬體設施裡,各式學堂、私塾的藝文課程,都在這裡奇妙地活了起來,它們不再是舊式的那種學院式嚴肅教育,而是嶄新的生活互動,徐莉玲的理想就是將學學打造成一處開放給眾人的平台,徐莉玲要用學學來證明「美感」絕不是一項高不可攀的概念,只要願意,能將日月星辰摘下的感動,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不過若以為學學只是個「大教室」,那也是個絕對的錯誤,徐莉玲所賦予學學的,是一種涵蓋藝術、文化,生活與教育的完整角色,學學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於一體,讓每個人都能在學學裡演繹出自己,因此自許為設計教育龍頭的定位下,擁有專業的藝文顧問群,是學學最大的價值,也正是所謂知識經濟的核心所在。
■渴望認真的好聲音
徐莉玲提到,當今台灣社會最讓她憂心的,就是缺乏良善的媒體,四處的亂象,讓社會更簇擁著躁進與不安,她說:「當年我在中興百貨工作時的那個環境已不復存在」,她表示,雖然那時的資源沒有現在這般多元而豐富,但卻有著好的事物相互共榮:「例如民生報,它一直對於文創產業有著很大的支持與輔助,是一份很完整的生活刊物,如今已不可得」。語帶絲絲惆悵,是徐莉玲對現實環境轉變的無奈,接著她又提到:「從前的廣告產業也往往對文創有互榮效應,但現在廣告產業大量外移中國,人才跟著流失甚至出現斷層,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定要把學學做出來的原因」。
正是因為對於斯土斯國的期待與重視,徐莉玲看準台灣擁有下一波知識經濟的競爭力,所以她嘗試以資源整合的方式,讓各自分頭汲汲營營的文創小業們,匯聚成一股驚人的力量向世界發聲,雖然政府沒有支持贊助,但是這場革命已不能在等待,所以徐莉玲站出來,希望能幫助到辛苦耕耘文創產業的每個同好。
徐莉玲表示:「我們的政府只大力支持代工產業,也就是現在最當紅的『科技業』,但誰能確定代工的榮景能維繫多久?長遠來說,擁有人文思惟與創意的智慧產業,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此番話,正一針見血地談及台灣看數字說話的陋習,當前科技代工確實為台灣最大宗的經濟力,但是唯有頭腦裡的東西才是無法取代的根本,在早期台灣經濟力量快速成長的帶動下,國內的生活品質與美感需求在亞洲來說,雖不是遙遙領先,但卻是深度有底蘊的,長期浸淫在此般的薰陶下,台灣所擁有的品味,與中國相較是極具競爭力的,但在對岸快速成長起飛之際,我們若是仍原地踏步,則一旦被追趕過去,就將永遠失去改變的機會了,是故,徐莉玲希望趁著台灣還有著許多無法取代的優秀文創成果時,加緊步伐站穩腳步,以她從前成功讓世界認識台灣設計師的能耐,再度讓這群美好又認真的文創深耕者,為台灣締造出嶄新的活力創意景象。
■名家的細微觀察
如何整合這些優秀的創意的作品,徐莉玲立刻信手拈來了好幾個例子:「假使一個公益廣告能找來林志玲現身代言,那麼這樣的公益絕對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結合了慈善公益與時尚」,接著她又舉了例子:「像是陳季敏與年輕公仔設計師攜手合作,將這些小兔子玩偶放在服裝上成為胸針或裝飾,就讓服裝擁有了迥異於從前的風格」,徐莉玲強調,這一些都是極佳的跨界合作例子,讓兩方都互得成長,如果台灣社會還是一味地只是想要代工,卻不建立自有品牌的話,則自以為擁有的優勢隨時都會被取代。
「正如台中歌劇院請伊東豐雄來設計,就會令人想要特別前往一探究竟,這就是攜手合作能帶來的彼此加分」,徐莉玲繼續解釋著,這樣的魔力絕對會是非常令人著迷的,若是能做到集合眾人之成,則藝術的魔力就可以彼此相乘。
「妳玩過X-Box嗎?」徐莉玲突然驚人一語,她說:「這樣的電腦遊戲之所以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吸引孩子們,就是因為它做到了細微之處」,徐莉玲再接著說:「舉例來說,在賽車的遊戲裡,提供了個人車子款式的自選功能,遊戲者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式樣,甚至是輪胎,來組合出心中夢想跑車的樣貌,而選定之後,就可以馬上看到自己開著它進入賽場」,此般的擬真遊戲,結合了視覺美感與運動刺激,就成為了極度引人入勝的超級載體,使事物本身變得多采而迷人。
■鼓吹「利他」精神
說到此,徐莉玲開始談起根本性問題,也就是攸關台灣設計教育的根柢,她說:「為什麼台灣,或是台北,沒有一座工藝博物館?」,停頓半晌,她又說道:「沒有這樣的館所,就是代表這塊土地不重視這件事物」,對於國內的設計教育問題,徐莉玲深表憂心。
她強調,許多屬於藝術文化的活動都應該能夠互相搭配,徐莉玲說從前她在百貨業工作的時候,也曾幫夏姿設計CIS,就是因為她深諳設計領域應具備的全面性與深入行銷方式,彼此互助就是最好加分效應。徐莉玲繼續表示,在營運事務大方向時,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夠挹注大筆經費來支持,所以如何把費用花在刀口上,而且是有效率的支用,就成為了經營成敗的重點,「有個聰明的方法,就是讓別人來幫你」,徐莉玲談著自己的深切體悟:「最聰明的互助,可以說是林懷民所經營的雲門,他懂得去選擇最優秀的人來讓舞團更精粹、更放出光彩」,她同時並呼籲藝文工作者,應屏除閉門造車只願意做自己創作的想法,而要積極尋求互相合作的機會,這也是徐莉玲一直大力推廣的「利他」精神。
唯有透過無門戶之見的利他思惟,各個藝文產業的環節才能擁有整合行銷的力量,關於「利他」精神,徐莉玲也有著許多的想法,她用了極妙的字詞來形容缺乏利他的社會--「有心者無力、無心者有力,有能者無利、無能者有利」,徐莉玲衷心希望台灣不要再這樣下去,而是應該突破現狀,奮力一搏,有兩個核心在此應被著重,也就是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須包含「品牌」與「品味」,如何解釋,待徐莉玲娓娓道來。
■品牌與品味
徐莉玲認為,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應是「品牌打造工程、品味培養工程」的產業,但是由於台灣的大環境缺乏良善的發展空間,觀念也普遍不足,因此學學就以自身課程的內容,盡力去推廣並辦理許多的相關講座與課程,為的就是希望喚醒台灣社會對於文創產業的正確認知。
「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將文化圖象數位典藏後,發展成商品與觀光就夠了」,徐莉玲仔細地解說著,「如果以這樣的概念就認定是等同於文創產業的話,那真的是遠遠不足」,她語表憂心地這麼說。文創產業的每一種行業別都需要其他的領域互相支援及幫忙,做的到「跨行合作」的話,藝文創作所帶給人們的感動,也將隨之增溫升高,擁有自己的品牌,才是真正掌握自主權的時刻,徐莉玲說:「想要真正打造品牌,就需要全方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注」,不是幾個人就可以催生品牌,而是要眾志成城才能滴水穿石,創意與分享是文創產業中很重要的互動關鍵。
徐莉玲更提出一點--「無國界的品味」,我們並非以做出文創的品牌就足夠,重要的是,如何讓品牌的呈現是無國界、無地域,才是重點,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市場,這才是她努力提倡的品牌概念,台灣島國只靠內需供給產業是不可能,所以當我們還擁有優勢機會與設計人才的時候,黃金時機是稍縱即逝,必須深入了解世界的趨勢,如此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站穩下一波的潮流。
徐莉玲也談及一個令她傷懷的例子,一個電機系畢業的年輕人,來到學學上課,感覺十分特殊之下,徐莉玲向她詢問了理由,年輕人說,已經遵照父母的意願讀完大學了,但是卻違反自己的夢想,因此他與父母約定給他半年時間摸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學學裡提供的各式創意課程,正是最適合年輕人自我探索的一扇扇窗。為此,徐莉玲感到喉間一緊,她心想或許很多人都還不明白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就如這年輕人的父母一般,仍覺得科技代工才是時代的王道,所以在這樣的時間點裡,徐莉玲更賦予學學神聖且任重道遠的工作,那就是成為文創產業的源頭表率,以身體力行來讓大眾見到跨界整合行銷的威力與感染力。
■DFA的桂冠
在辛苦耕耘了百個日子之後,2007年末,學學榮獲了香港設計中心「2007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DFA Grand Awards),這個國際性的獎勵,帶給學學極大的鼓舞,向董事長談及獲獎的心得,她竟說:「其實這是香港方面直接向我們接觸,並非我們主動參賽的」,不過獲頒獎項確實還是令人感到振奮及雀躍的,徐莉玲認為,會直接被國際肯定學學的成就,就代表了學學在做正確的事,也讓她的想法與觀念更能落實在學學的未來中。
關於DFA(Design for Asia Award)這項獎項,是香港設計中心自2003年開辦至今的亞洲跨國設計大獎,評選的原則根據三點為準:「優秀設計」,「對亞洲的影響力」以及「商業成就」,目的就是為了獎勵生活品質與商業設計的成功結合典範。
然而徐莉玲也談及獲獎後的反效果,她說道,在世界各國,各行各業能夠獲頒獎項應是眾人所豔羨的,但是在台灣卻成為了樹大招風的一件事,一旦有機構或單位獲獎,則政府就會認定這是已是一不再需要支援或挹注的對象,似乎得獎反而變成絆腳石,因為接下來這些單位就必須「靠自己」,董事長表示,這真是再奇怪不過的一個現象了,對此扭曲的觀念感觸很深,「甚至有點被排擠的感覺」,徐莉玲這麼說。
■運籌帷幄大未來
對於步履不停向前的學學,關於未來的趨勢,徐莉玲早已思考周全,她說:「首先我希望能吸引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進入我們的這個教育體系,在學學這個平台裡互相學習,而這些有潛質的人才甚至能以學學當作他們的交流場所,在這兒進行跨界的雙贏前景」,因此,徹底在學學裡力行「跨界」精神,全力改變舊有觀念,興起革命,就是徐莉玲首重的要點。
其二是發展商品,董事長表示,三年之內,學學就將發表自己的相關商品系列,不過關於內容產品與特色,徐莉玲暫時先賣個關子,請眾人拭目以待,屆時必大大驚豔一番。
接著就是把握網路時代的先機,學學將開放遠距教學的課程,以服務喜愛藝文的中南部朋友,她說:「我們的講師幾乎時間都已經滿檔,不太可能再騰出時間南北奔波」,因此開啟遠距的線上學習方式,勢必成為學學南北平衡發展的重要策略,在徹底散播教育的種子之下,絕對可以扭轉台灣普遍對藝文有錯誤認識的觀念,不再讓扼殺文化的高官權人站諸眼前,擋住福爾摩沙能夠更美好進步的動力,讓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得以真正開花結果,耀眼燦爛。
學2:一口一口學食堂供應早、午、晚餐、小點心及飲料,是一處藝術空間與美食輝映的美麗場所,教室牆上的彩繪風格,讓空間增添人文藝術與摩登時尚的混搭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