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l」的細部設計,將前衛設計概念與精湛竹藝技巧完美呈現,力與美的線條,交錯出沁人的美感。
《台灣工藝》第33期──「工藝深角度」
設計攬工藝,結盟賦新生/設計師周育潤專訪
圖片提供:周育潤Chou Yu-Jui
前言:工藝所與台創中心攜手合作的工藝時尚聯盟,如今已進入堂堂進入第三個年頭,設計師與工藝家的對話愈來愈有趣,經過首次的磨合,跨界的作品們正在蠢蠢欲動,本次專欄特別專訪了第一年就參與工藝時尚的設計師周育潤,發掘出設計加上工藝的風貌後,期待更能貼近物件之於日常生活的本質。
■灌溉設計的養分
被媒體封為得獎常勝軍的年輕設計師周育潤,在設計界是一顆閃閃發亮的新星,他的作品遍及許多產業,這使得他的創意思惟無遠弗屆,也正因他豐富的受獎經歷,讓他更能在設計領域中發揮,斯文親切的周育潤說:「我不覺得有得獎是一種壓力」,細細的眼睛笑笑地說:「我覺得反而是一個讓我擁有更多機會的敲門磚」。
周育潤的設計專業首先養成於國內兩年的大學教育,畢業之後,立刻投入設計產業,周育潤一開始就抱著先實際進入產業學習的想法,當他持續做了幾年之後,認為時機已然成熟,便毅然決然前往美國進修,「再拖下去,出國讀書的計畫就會愈來愈渺茫」,他表示,在一份工作待久了,便會有許多的包袱放不下,時日一長,也就不會再尋求什麼職涯的突破,因此當他感到已經學到該學的東西後,轉身就到了美國Cranbrook Academy of Art攻讀設計碩士學位。
談及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周育潤說:「我是為了活絡思惟才選擇繼再度深造,所以一開始在選校的時候,我特別選了有此項特色的Cranbook藝術學院」,他強調,學校每位老師所帶的學生很少,因此學生與老師間互動頻繁且深入,舉他為例,每週與老師討論作品時,老師總會提出創意的概念來檢視他的作品,而當他下週調整了自己的作品再次與老師時,老師卻又有了更新的想法,紮實的訓練,讓他也在研究所就讀期間,獲得了IDSA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獎學金,以及Cranbrook獎學金,證明了他所擁有的深厚設計功力,由此,周育潤認為自己的設計觀念能時有活泉巧思,是在學校學習的在這段時間中,對他形成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所致。
■一方心中活泉
這樣的活潑養成訓練,加上在業界實作的經驗,兩者相輔相成,讓周育潤的設計建構出多樣化的豐富內涵,與他的訪談之間,可以感受到他隨和卻自主性強的鮮明性格,態度親切從容不迫,不過談到自身設計風格的核心,則也能精確地表達出自我主體性,不受外界影響。
最先從事工業設計的周育潤,加上曾任職過燦坤與聲寶等電子產業公司,因此對於3C產品設計可說是十分熟稔,然因他多能的設計理念,也不時藉著與設計好友的交流切磋,便開始了其他領域的設計嘗試,優遊於多樣設計層面的周育潤,說:「能做這麼多不同的設計案,我覺得十分好玩,也豐富了我原有的設計風貌」。
此般的創作興味,從研究所時期指導教授給的多方思路刺激時,便一直存於周育潤的腦中,也體現於他的作品裡,讓他的身分可以時為設計師、時為工藝家、時為策展人、甚至最近開始還是個父親,周育潤全都樂在其中,玩得盡興。
說起周育潤的著名作品,可說是相當多樣,2002年當他還在美國密西根就讀研究所時,為了準備畢業展,他提出了兩件作品的提案,分別是掃帚與蛋糕盤。聽起來平凡無奇的兩樣作品,實際上卻非常不簡單,他將掃帚與一副同掃帚形狀的畚箕,設計成被嵌入地板的收納方式,讓兩個單獨的成組品項,可以幻化出清潔時所帶動的新意識型態,讓物品可以向使用者傳達出所具有的功能性,讓掃帚不僅是打掃環境的工具,更是環境的一部份。
另件蛋糕盤作品,名為「Cake/Guest=Pleasure」,這件喜悅蛋糕盤,不僅在造型上安排金銀雙色的時尚配色,更為切蛋糕這項時常發生的社交行為,注入了新的解決方法。一般人常為蛋糕如何均分給所有賓客而小困擾,但是只要透過周育潤在蛋糕盤外框的標記,對準切齊,便能輕鬆分配給在場的所有人,當時作品展出時,令國際媒體讚賞不已,形容周育潤將生活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把科學的方式,結合激賞的外型,演繹出完美成果,無怪乎這兩件作品參加CeBIT2003德國國際漢諾威電腦展時,勇奪iF概念獎,這項設計界的頂尖金獎,使周育潤開始成為圈內的閃亮新星。
進入職場後,周育潤緊接在2003年於飛利浦任職時設計出「數位相框」,這項作品的設計重點在簡單造型,同時基座上的金屬素材,是這項產品的核心視覺意象,這個圓弧的基座把手除了兼具產品的視覺重點之外,更有好收好放的功能性,這項同樣令周育潤驕傲的作品,也於2005年得到了台灣的國家精品獎,其設計其實力,在件件作品中,有目共睹。
■創作發想歷程
周育潤這樣活潑多角度的設計態度,加上精湛的作品與屢獲國際大獎的實力,便讓他在2007年台創中心邀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跨領域計畫裡給相中,成為了設計與工藝相互交流創意中的一位新銳設計師,這項計畫匯集了八位國家工藝獎的得主,與八位新銳設計師進行對談交流,而成果就是一件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工藝作品。
能參與這項計畫,周育潤認為豐富的獲獎經歷,可以說是他最好的背書,讓他擁有參與這個有趣且有意義的跨域初探。與工藝家接觸的過程中,周育潤表示:「我同時也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他緊接著再說:「從一開始,我受的都是工業設計裡的『量產』教育,但開始接觸工藝產業之後,這個思惟完全被打破」,迥異的兩種產業訴求,讓周育潤的設計思路又多開了一次眼界,「我們受的訓練裡,所有的設計力求符合大量生產的原則」,周育潤說:「不過工藝老師們的作品一件動輒數十萬元,完全是一品一件的概念,我們兩項產業針對的使用者是兩個極端,讓彼此在磨合的時候,更多耀眼精采。」
第一次與工藝家合作,周育潤選擇了「竹」這項工藝品,問道他為什麼從八項工藝素材中,就是獨鍾竹子,他表示:「許多工藝材料世界各地都有,像瓷器類甚至還沒有中西之別」,周育潤輕快的再說:「不過至少竹子是一項很東方的素材,某種程度上可以突顯台灣工藝的特性」。就這樣,周育潤從一位完全不懂竹工藝的工業設計師,變身成竹子達人。
與工藝家陳高明、蘇素任夫婦合作的過程中,周育潤談到:「在這個計畫裡,我想最辛苦的應該就是舟車勞頓吧」,當時還在飛利浦擔任資深設計師的他,除了要兼顧正職工作外,還要趁週末休假時勤跑中南部,「因為除了工藝老師在那邊之外,竹材也都在那兒呀」,周育潤爽朗地笑著,彷彿當時蠟燭兩頭燒的時景又再度浮現眼前,回想那段時間,周育潤本著自身不畏艱難,也單單憑著對設計的狂熱,讓他開始了這場有意思的跨界經驗。
■參與工藝時尚
喜愛嘗試多種設計面相的周育潤,對於工藝所與台創開啟的這次機會,感到十分興奮,因為他說:「有的設計師可能會認為個人的設計領域應有專精,而又有的設計師對於總是面對同樣的產品會覺得漸失新意」,他笑著說:「但我全都不會」,周育潤說,可以參與設計不同的產品,總是讓他期待又愉快,而因為自身工作必須長期面對的3C產品設計,他有也總能有新鮮的角度來觀看,「這或許就是在美國讀研究所時,我所學到的活化思惟精神吧」。
因此,總能掌握作品精神的他,更不會永遠使用相同的設計風格,相反地,周育潤會為不同作品發想出新的使用方式,甚而突破以往的產品窠臼,將「不可能」無限發揮,讓他的作品由外觀看起來,不會呈現相同的風貌,更有趣的是,他甚至還能為作品再創造出新的功能或創意,也無怪乎他被譽為台灣當代的新銳設計師之一。
第一屆工藝時尚的合作裡,周育潤面對了概念上十分傳統的竹材,卻做了新穎的突破。在一開始對竹子一無所知的狀況下,工藝家蘇素任老師還帶他到竹林裡走動,親身感受一下每一種不同竹材的特性,在相異的竹林裡,體會它們的線條、顏色、律動、風中沙鳴等等的自我個性,陳高明夫婦也帶周育潤到他們的工作室參觀,實地了解一件竹藝品的誕生過程。
「說是工作室,其實就是『客廳』嘛」,周育潤說著:「老師也有帶我到其他的竹藝家工作室,我發現到這些精采的竹藝品們,原來都是從這麼『克難』的環境中創作出的」,周育潤話有深意地繼續說:「讓我擔心起這些技藝會不會很容易消逝」。正因為此次有緣參與計畫,讓周育潤結識了許多有硬頸頂真精神的工藝家,這些工藝家,樸實無華沈默寡言,但是做起工藝作品時的精湛工夫,卻反讓在場的觀者噤聲。周育潤造訪竹藝重鎮竹山時,驚覺到這麼多的失落,由心萌生,因此對於這份竹藝作品的設計,興起了深深的使命感,希望可以為夕日般的竹工藝產業,力挽狂瀾,為喚回往日榮景獻上一份心力。
的確,缺乏完整產業系統的傳統工藝,往往因為門面欠佳,令年輕人心生落伍之感,也不願意接觸與學習,這些擔憂,正全是工藝時尚策略聯盟希望能扭轉的情勢,而就在這一次,設計師與工藝家以成果贏得了眾所讚賞的掌聲。
與陳高明夫婦一次次的討論草圖,就在每個週末迸生,學設計的周育潤,對於產品的質材與尺寸,有著如機械般精準的規劃,但是遇上天然質材的竹子,就完全無法執行這樣如鋼鐵般的紀律,只能順應竹材本身的線條與寬距,盡量請工藝家做到最貼近的編織方式,而這些篳路藍縷的產業相遇,除了開啟設計師周育潤的視野之外,更顛覆了工藝家陳高明對熟稔已久的竹材的既定概念,一來一往,由是過癮。
周育潤說,常常一討論就是好幾個小時,往往耽誤了吃飯的時間,而蘇素任師母總是買了便當後,喚著大家:「哎呀,先吃飯,先吃飯再說啦」,而工作室客廳就瞬間變身為飯廳,飯一吃完後,就又立刻開始起作品的討論…
就是這樣如此密集的往返討論,讓周育潤與陳高明夫婦這個組合,靈感不斷,也交出漂亮成績單,最後作品鎖定與生活貼近的風扇與凳子來創作,周育潤說,這當中他常常必須換成工藝家的角度來想作品,因為工藝與設計的創作思惟本來就不同,再加上創作技巧的迥異,中間有許多磨合的部份待深入討論,「通常我設計3C產品時候,只要把草圖畫出來後,就交給機器製成,接下來無論挑什麼時間去看prototype都可以,因為成果不會跟草圖相距太遠」,周育潤如是說,「不過跟工藝老師一起創作的時候,常常是我們兩個必須同時一起做,因為是全新的設計概念,所以不時會出現瓶頸,而這個問題如果兩個人都嘗試不出解決之道的話,我的設計草圖也就必須修改」,周育潤回想著這些歷程,仍覺得經驗彌足珍貴,也讓他未來的創作概念更全面,可以發展的點子更多元。
另外一個需要費心思量的,就是精確的拿捏兩項產業的中點,周育潤表示,工業設計的物品目的為快速大量製造,並求取一定的利潤,而工藝作品的目的卻是欣賞單件作品中的美感與細節,而兩項產業結合後,這個中介點就成了至大的關鍵,設計師希望產量能多,而工藝家希望質感必須堅守,在這樣的拉鋸下,周育潤說,要能巧妙平衡,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兩邊都需要對最後作品的定位有清晰的共識,否則就擔心成品會失去焦點,流於形式。
現今呈現在眾人面前的竹電扇(Breeze)與竹椅(Bambool)當然正是歷經無數次修改後的成果,利用竹子素材的清新與天然手感特性,做成日常生活物件,不禁可讓使用者在都會生活中,也能彷若親臨大自然一般,得到生理的舒暢,與精神的寬慰。工藝家的精湛編織技藝,也讓成品多了本身可欣賞的美感,而沒有一般量產商品的死板,是件讓人眼睛一亮的優秀作品,這件作品發表後,更在2008年參加巴黎家飾展,在這項屬於居家生活及室內設計翹楚的首要大展中,被法國評審及媒體評為二十三件「最令人心動的作品」之美譽,這項殊榮,也是工藝時尚聯盟當次參展唯一一件獲獎的作品,談及這個獎項,周育潤只是淡淡的表示,因為自己的本業還是設計,所以得到家飾類的獎項時,心中的感想還好,不過仍舊很高興能從上萬件作品脫穎而出授獎,是自己的心血結晶。
■放眼未來
向周育潤問道作品創作出來後,是否已開始小量生產了呢?他立刻陷入一陣深思,緊接著報了個幽默的消息:「有,工藝所有跟我買」,他笑著說,因馬英九總統日前安排到工藝所參訪,而工藝所方面因此排定了致贈周育潤竹椅(Bambool) 的規劃,起初還約了周育潤南下要當面在致贈儀式中與總統講述創作理念,最後卻因馬總統行程太趕而取消,然而有趣的是,工藝所為了急著要取得周育潤竹椅作品,便先就近情商陳高明老師,詢問之後發現老師自己也沒有,老師那兒有的,就只有設計完成後,周育潤向老師訂製的一高一矮兩張竹椅,是準備要自己收藏用的,結果設計師還沒來得及到南投帶回,就搶先被工藝所收購致贈給總統了。說到此,周育潤開心地說:「所以馬總統可以算是我們的第一位客人嗎?」,他表示,原先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作品怎麼自己可以沒有收藏,結果卻促成了第一樁生意,讓他感到頗有趣味。
當然,回歸正題的話,這些由設計師與工藝家共同創作出來的作品,確實是尚未上市的,談到這個問題,周育潤認為這也是這個計畫中接下來十分重要的一件工作,「我相信工藝時尚聯盟所催生的作品,最後目的也是希望能生產」,接著他點到一項重點:「不過這個計畫走到現在,似乎對於真正上線生產這一部份,仍是未定之天」。周育潤說,每位參與的設計師與工藝家,都非常期待這些精粹的作品能真正被消費者所購買到,但是現階段,台創與工藝所還在發想可能的方式,畢竟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第一次的嘗試。
■我們的主體性
既然周育潤擁有多樣國內外設計大獎的獲獎經歷,那麼或許他對於聚焦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小有看法,然而他卻表示:「我不認為我們的設計一定要強調『台灣』這個概念」,周育潤說,以工藝時尚的作品來說,如果要說哪一項工藝是台灣獨有的,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以漆藝來說,大家會聯想到日本還是我們?而竹藝的話,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有」周育潤這麼表示著,因此他覺得,與其探討台灣主體文化象徵這個難解的問題,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設計出跨越全球文化的產品,打響創意設計來自台灣的名號,如此更能讓台灣建立起優質設計的形象,而在世界市場上更有能見度。
針對此點,周育潤舉了個最好的例子,他說:「像最近幾年的泰國,大家都知道他們的設計作品越來越令人驚豔」,周育潤停了半晌,再說:「可是他們的作品有什麼泰國的傳統特色嗎?答案是沒有,但是大家卻能意識到泰國的優秀設計」,因此,他認為唯有不斷觀察市場、自我突破、專心於設計本質,就一定能做出好的設計作品。
今年,工藝時尚聯盟繼續前行,周育潤喜愛變化的個性,讓他又選擇了新的素材──瓷器,這次他要攻克的,是做出仿食物外型的新穎瓷器,而在白淨沒有多餘胭脂的瓷器上,最能體現瓷材本質、又能彰顯華人食文化特色的,就非小籠包莫屬了。周育潤今年度即將與名瓷家推出小籠包系列的調味料小罐,一粒粒小巧可愛的瓷作小包,即將出現在用餐者的桌上,帶著讓人品頭論足的外型,展現它鮮美滿溢的好味道,周育潤求新求變的設計之路,也就象徵著台灣未來的設計產業,永遠不停下精進的腳步。
台灣新生代設計師周育潤。
■特別介紹
設計師/周育潤 Chou Yu-Jui
經歷:
1974 出生於台北
1989-1994 台北工專機械科
1994-1996 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系
1998-2000 燦坤實業工業設計師,聲寶公司工業設計師
2000-2002 MFA,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2001 IDSA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獎學金,Cranbrook獎學金
2003-2008 Philips Design Taipei資深產品設計師
2004-2008 實踐大學兼任講師
作品得獎記錄
2008 法國 Maison & Objet “coup de coeur” by AVANTAGES
德國iF Design Award
2007 德國iF China Design Award 2件
2006 德國iF Design Award
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
美國I.D.Magazine Annual Review
2005 台灣國家設計獎金獎
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04 台灣創意設計競賽及LED設計競賽佳作
2003 德國iF Design Award概念組2件
2002 美國IDEA傑出設計銅牌獎
日本OPUS眼鏡設計競賽評審特別獎
2001 韓國LG設計競賽佳作
日本KOIZUMI燈飾設計競賽佳作
作品展覽:
Battlecreek Art Center,Cranbrook Art Museum,台北市立美術館,當代藝術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