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歇的漩渦:黃耿茂


陶瓷藝術家黃耿茂獲得京畿道雙年展的線性繁殖系列作品

《臺灣工藝》第41期

不停歇的漩渦:黃耿茂         圖片提供:黃耿茂 Huang Keng-Mao


前言:陶藝創作在臺灣的定位始終不清晰,對於許多專心投入創作的藝術家來說,總有看不清前方的感慨,然而對於陶藝創作者黃耿茂而言,他總能持續以穩健的步伐,來築夢踏實一次次的創作理想。



■來自京畿道雙年展的肯定

曾榮獲2009第五屆韓國京畿道世界陶瓷雙年展(Cebiko)評審委員獎(Juror’s Choice)殊榮的黃耿茂,其實並不是個廣為角逐世界各大展的那種藝術家,黃耿茂表示,他當時只是覺得差不多可以為自己留些紀錄,於是決定送件試試看,沒有想到最後真的獲獎,心情除了覺得相當興奮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參展拓展了他的眼界,「藉由這個展覽的平台,可以與世界各地優秀的創作者交流,真的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黃耿茂回想起當時這麼說。

黃耿茂提到京畿道雙年展中作品樣貌相當多元,徵件作品主要分成兩大類:Ceramics for Use(實用)和Ceramics as Expression(表現),於他參加的2009年度曾吸引了來自70個國家的藝術家共襄盛舉,共徵集了3196件作品。

其中一項展覽周邊系列活動「工作坊」(workshop),也令黃耿茂印象深刻,這是由13位韓國當地著名的陶藝家和9位來自美國、英國、中國、日本、西班牙、阿根廷、丹麥、波蘭和瑞典的陶藝家,在工作坊裡舉行藝術家現場創作與示範,除了讓民眾可以近距離的與藝術家互動,藝術家們更能趁此進行實作交流。

展覽裡也巧遇於美國進修時曾有交集的美國陶瓷藝術家Todd Shanafelt,黃耿茂對於再度相遇的奇妙緣分,並利用機會觀察藝術家的靈感、風格、沉潛與醞釀之於時間的關係而展現於作品的不同遞嬗,因此領會到各項因素對於藝術創作的相異效果,也是他的一大收穫之一。


■個人創作心得

細觀黃耿茂的創作歷程,可以發現他對於藝術的堅持始終如一,從師院畢業的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進修藝術創作碩士學位,而黃耿茂在美國的時候,也積極地參與展覽、發表作品,同時也在學校中擔任研究助理,還申請通過了大學獎學金,就在不斷與各方藝術家的互動下,這段充電的時光給了黃耿茂滿滿的能量,畢業製作時,指導教授對他的作品十分驚豔,說了一聲:「wow!」,讓黃耿茂大受鼓舞,最後也以初試啼聲的這個系列「線性繁殖」,進一步參加京畿道世界陶瓷雙年展,得到世界的肯定,黃耿茂說:「當年指導教授的話言猶在耳,他提醒我,要創作出令人印象深刻,同時兼具自我風格的作品。教授的話雖簡單,但是要做到卻是十分不易」,不過努力不輟的黃耿茂,確實以此奉為圭臬,希望在每一步的歷程中,都能落實一步步更臻美好的結果。

■代表作品的生命力量

「線性繁殖」系列作品可說是黃耿茂代表作品的創作,靈感乃是來自海洋生物,認為創作不能脫離生活環境黃耿茂,希望藉由作品提供觀者一個觀看世界的新角度,「我覺得藝術家不能與社會脫節」黃耿茂這麼說,「我很慶幸在我的創作裡,總讓我能與這個社會保持一定的互動,因此每次的經驗都可以回饋到自我的創作底蘊中。」

探討來自於地球母體亙古偉大生命能量的「線性繁殖」系列作品,黃耿茂藉以使用隱喻的概念來詮釋生命能量的轉換,綜合了海洋生物悠游的姿態與植物生長的層次化結構,在此二種雙重美感的鋪陳下,系列作品呈現著大自然生命的韻律,同時又表現出有機性的特化結構。

強調以「土」為素材而創作的黃耿茂,表示在地表的土就好比覆蓋著地球母體的肌膚一般,是所有生命的起源,也是終點,各樣的生命能量在「土」之中交換、萌芽、生長、蛻變等的情形,就是黃耿茂創作裡希望表述的核心,「『漂』、『憩』、『漫』和『共生』四大主題就是我在創作中所表現出的生命能量轉換的過程」他如是說。

本系列作品於陶博館現場展出的時候,黃耿茂在作品下方還特別鋪設了代表能量的白米,作品裡抽象的造型賦予作品神祕未知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底座是黃耿茂將支撐作品的鐵架與陶以1100度一同燒製,除了可以讓作品的結構更緊密,也讓主體造型可以如輕盈地如懸空般漫遊,黃耿茂在作品的表面施以化妝土,並漸次調整乾燥和燒製收縮的比例,使土體表面龜裂呈現如地表的質感,好像覆蓋著地球母體的肌膚,也使作品得以回歸黃耿茂的創作核心,。

■對於環境及教育的思索

就讀台北師院(現北教大)時,黃耿茂所受到的訓練十分扎實,「無論是火、土、釉料、質感、顏色、燒製等等工夫的各種實驗,我都有深刻的體會經驗」,黃耿茂語中肯定大學時代所為他奠定的創作基礎,「現在繼續在母校兼課,但是我卻發現如今的學生往往對於實作不重視,有眼高手低的通病」,黃耿茂感慨地說:「有些學生很認真的來到工作室親自實作後,才驚訝發現到實作所需要的深厚經驗與技巧,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說得再多,但是學生也無法體會的事實」,深切關懷當下學校教育與學生觀念諸多重點的黃耿茂,提點出來的,全是現代藝術創作大環境的問題,雖然短時間內難以速解,但至少黃耿茂一步一腳印認真地改變他看得見的地方。

也因為執著於創作帶來的醍醐灌頂之感,師院畢業後黃耿茂雖然順理成章到了小學教書,但他仍利用教學空檔篳路藍縷地慢慢將創作所需的器具一一備齊,為的就是延續自己的創作之路,後來到了美國進修,黃耿茂領略文化差異與創作思惟的更新之際,也同步將自己的理念深化與反芻,臺灣與美國迥異的視野,正好提供了他最佳的創作養分。

取得MFA學位(藝術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後,黃耿茂決心全力投入創作生涯,於是一舉成立「藝型創作工作室」,也終於有個足夠的空間可以製作大型的陶瓷作品,於是黃耿茂開始讓陶瓷作品從桌上的小型裝置,移師到了戶外空間,同時為了順利讓工作室能夠持續營運下去,黃耿茂召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試著承接各單位的公共藝術案件,而成果相當不錯,在陸續承接的多個案件中,例如北縣萬里國小請就讀學童共同參與創作的讀書牆作品;以及基隆市中山高中校內廣場一角的公共藝術作品〈迎曦啟航、中山鷹揚〉融入學校地理環境的在地特色;還有基隆特殊學校的利用舊建築語彙將之賦予重新創發的新釉色之入口意象〈季風的禮物、雨的祝福〉等等,再加上近期為金門縣政府製作的老街公共藝術品繡墩座椅,每一次的案子都考驗著工作室的實績能力,黃耿茂說:「現在這個時代,只會創作是不夠的,能否把自己的藝術經營下去,才是考驗真工夫的地方。」把經營的能力放在當代藝術家能否成功的第一條件,確實是時代的新趨勢下的改變。

對於工作室因現實壓力而逐漸轉型的歷程,黃耿茂認為只要能讓團隊繼續走在陶瓷創作的這條路上,就是值得的事,而在一次次的公共藝術接案過程裡,黃耿茂表示自己也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成長,「以前獨立創作的時候,對於要跟公家機關打交道是一件很反感的事」黃耿茂神色嚴肅地說著:「但是現在接案的經驗多了,開始覺得駕輕就熟,同時也了解到每個機關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我們只要把自己該做的做到盡善盡美就行了」,接下來他神色飛舞地說著:「而每個完成的案子都大受好評,間接也鼓舞著我們,讓這個工作室裡的團隊對於每個即將到來的工作全都充滿期待、躍躍欲試。」

■洋溢在工作室裡澎湃的熱情

現在的黃耿茂,說自己已從獨立創作轉型為團隊創作,再三強調自己只是帶領團隊的一員罷了,所有屬於工作室的成就,都應該歸於團隊裡所有的夥伴們,「尤其現在我們進行的作品都算大型,根本無法只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黃耿茂認真地說:「所以我也很感謝能找到這幾位夥伴,大家一起共同在陶瓷創作這條路上努力」,他更進一步提到:「我現在的團隊夥伴們,每個人的專長都不太一樣,除了可以互相觀摩學習之外,也讓工作室得以發揮最高能量。」

不過也因為團隊工作的關係,黃耿茂坦言自己肩上的責任也更重大,工作室裡大大小小的事務都得自己打理,特別是財務收支的處理,向來都是藝術家的弱項,但是黃耿茂仍傾一己之力克服所有困難,找尋適合的案件、把企劃書做得盡善盡美、將接案進度安排得宜等等,都是在黃耿茂原先所擅長的陶瓷創作之外,給半推半就磨練出來的,這些變化,是他沒想過的,但是黃耿茂做得十分開心與滿足,因為就是在這樣的團隊通力合作下,所有人一致朝向夢想的藍圖前進,將彼此緊繫在一起的,就是對創作的那份熱愛與執著。

黃耿茂另一方面也說:「現在成立了工作室這樣的型態,等於強迫讓我把創作當作準時上下班的工作,進而每天要求自己要有規律的進度,讓創作成為一種習慣」,這樣的方式,對於藝術家的創作而言,確實是可以有某程度的督促效果,也因此讓黃耿茂的工作室總是洋溢著滿載的能量。

直率爽朗的黃耿茂,自嘲自己投注在創作上的歷程是個不歸路,「但是喜歡上了也沒辦法」黃耿茂如是說。與臺灣的所有的藝術創作者無異,黃耿茂表示,要仰賴創作生活下去確實有難度,以他自己來說,同期的畢業同學中,目前僅剩兩位繼續走在創作的路上,「有再多的熱情,也總是要有飯吃吧」黃耿茂道出藝術創作在臺灣社會的弱勢地位,「我曾經有想過申請補助這件事」黃耿茂說著:「不過我又想到如果可以想到辦法用創作來自食其力,豈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因此他才開始專心找適合的公共藝術案件來承接,現階段各方面的運作尚稱順暢,黃耿茂也很慶幸自己在志業與現實中尋找到了平衡點。

採訪當日,工作室裡正忙著進行金門縣政府的老街公共藝術作品-繡墩,團隊夥伴們忙著在電腦上繪圖,以及為胚體製作精細繁複的手工雕花,旁邊放著一個個造型與圖紋各異的繡墩胚體,問問這個案子要完成幾座呢,黃耿茂答:「30座繡墩」,而製作時間大約也只剩下個把月,見到每一座繡墩都如此製作費時,可以想見工作室裡的工作量是十分遞緊湊與充實。

訪談之間,黃耿茂笑說曾有志同道合的藝術朋友說,做陶藝就像是面對一場漩渦般的詛咒,其實說是詛咒不免言重,黃耿茂解釋道,這個漩渦的意象來自於捏陶製陶時不停轉動的轉盤,面對著眼前的漩渦,心中卻是無比的寧靜與滿足,彷若可以將世事完全棄絕,而這道漩渦,除了吸引藝術家藉由創作抒發觀點與交流情感,更緊抓著藝術家對於深陷陶藝創作那般無可抵擋的迷戀情結,用這樣的方式來形容自己最愛的創作工作,應是人世間最完美的比喻。


由黃耿茂工作室團隊製作的萬里國小的公共藝術作品--讀書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