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科學研習月刊 101年5月號
科學家的科學路專欄
科學家的科學路專欄
科教館展翅奠基者:陳石貝
■任期最長的科教館長
要能訪得科教館第四任館長陳石貝,是相當不易的,他已退休將近二十年,更長年旅美,約每二、三年才會回到台灣一次,本次有機會促成前館長的專訪,誠有賴館內資深員工的促成。科教館前館長陳石貝於民國67年至81年於科教館服務,期間長達十四年,也是目前為止任期最長的館長,是故館內資深員工對於陳石貝的感情無疑是相當深刻的。
民國21年出生的陳石貝,小學及中學時期是在中國浙江度過的。初中就讀浙江寧波中學,高中時進入浙江大學附設中學,高中讀完後隨著國民政府轉來台灣,考入師範專科學院(現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學校也隨即改制為大學,陳石貝秉持著熱愛教育的理念,更進一步往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研讀,順利取得碩士資格後,不若一般的師範生,陳石貝並沒有進入學校擔任教師,他選擇行政的專業路途,進入了教育部工作。後又因政府鼓勵在職人員深造,陳石貝前往菲律賓大學修讀了第二個教育碩士。
關於在教育界服務的歷程,陳石貝說:「起初我是擔任中等教育司副司長,後來教育部成立了科學教育委員會,由當時的教育部次長儷坤厚兼任主任委員,我則受調派擔任執行秘書」,陳石貝緩緩道出:「後來儷坤厚升任教育部長,他便指派我到科教館擔任館長」,他認真地續言:「因為我並非學科學專業,因此擔心未能善盡職責,不過儷部長跟表示要我先來協助科教館整頓一年,之後再請科教專家來接手,未料,一年後並未找到這樣的專家,而我也這樣一待就過了這麼多的年頭。」
陳石貝來到科教館之後,期間毛高文部長曾有意願轉調他改任大學校長,不過陳石貝仍傾心於館務,期後便也沒有再轉任其他教育單位服務,最後於科教館榮退。離開公職崗位後,陳石貝受邀到華視電視公司擔任教育部的主任,對此,陳石貝幽默地說:「我到了華視才知道,為什麼在科教館服務時,總是極難延攬優秀人才」,他頓了頓,眨了個眼說:「我到華視任職的薪資是我當館長的四、五倍之多,無怪乎以公職標準的薪俸,真的打著燈籠也找不著人才。」
■昔日的美好典範
已逾八十高齡的陳石貝,談起當年尚在南海學園內的科教館,回憶這段服務的時光,仍如昨日事般清晰,不禁令人折服他的記憶力。言談之間,再三謙稱科教館乃是由前輩們草創出規模,他僅是依自身專業,力求管理得宜罷了。此言當然過分客氣,卻也能夠看出上一代國家公僕對長官前輩們的知恩禮報,顯現於舉手投足的德行風範,誠可為現今社會的取法對照。
「科教館在南海學園時期,真的一路是篳路藍縷」陳石貝雖年事已高,然雙眼仍晶亮出神:「這是一座蓋在池塘上的克難建築……」他緩緩地說。這個驚人的事實,是到科教館已遷到士林新址後,才參與館務工作的同仁們,所未必知道的。陳石貝表示,當初教育部感到籌設一所科學教育館所的重要與迫切性,便由時任的教育部長張其昀,相中南海學園的大池塘,便向地主林業試驗所要了這塊位置,直接就蓋起來。建造於池塘上方的科教館舊館,好似蓋在一座碗形的基地,也因此沒有地基,建物當然並不穩固,然而科學教育的普級工作,即便是依靠在這般拮据的形勢下,也是仍義無反顧的推展,這就是早期上至館長下至館員們的同心一志能量,所孕育而出的背景因素。
這樣艱困的硬體環境,在有任教育部長前來視察時,說的最為清楚:「科教館下雨天的時候,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陳石貝表示,因為建館之時,草創從簡,雨天時除了沒有地基的一樓的地板,在水平效應下會冒水;防水不佳的屋頂,也會讓天花板滴答個不停。不過陳石貝並不因此退卻,仍然積極將館內的各樓層分別設立主題,如數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等。陳石貝說:「當時館內還設有生物科的活體展示,讓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台北孩子,可以親眼見到雞、青蛙、烏龜等生物的活動」,他再說明道:「其中小雞孵蛋室可以觀察到雞蛋的孵化過程,往往是學生們為生命奇妙而流連忘返的一區」。
臺灣第一座科學教育中心,就在如此困窘的環境下,慢慢地一步一腳印的成形,歷經了三位館長的胼手胝足後,陳石貝由科教委員會轉調至科教館服務,謙虛的陳石貝說:「我不是科學專家,頂多稱得上是教育方面的專長,所以我到館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館方的科學教育委員會」。如此的方式,使得陳石貝可以在科教專家的建議下掌握館務,同時輔以自身在教育及行政上的專業,在他的任內,科教館出現了一批批膾炙人口的教育活動。
■熱門科教活動的歷史小故事
例如至今仍深受教師及家長一致推崇的「知性之旅」(現科學之旅),正是最好的例證。這項費用全免的教育活動,是由館方聘請各類的生態觀察專家,帶著親子一同走出科教館,來到北市近郊的觀察點。在民國六、七十年代的教育尚未鬆綁,學校科學實地觀察與實驗不彰,與普遍制式教育的風氣之下,科學之旅可說是一股清新的微風,將學子帶到生氣蓬勃的自然中,親眼所見,印象格外深刻,誠屬真正的「知性之旅」,因此每梯次現場報名的日子,都可以見到大批的人龍由館方排到南海路上,也能算是那個年代引領風騷的大事。熟悉附近的人見到此景就知道這天又是科教館報名的日子了,可謂開啟南海學園排隊風潮的發端。
而大眾科學講座也是由陳石貝擴而廣之,原先講座都只有在館內舉辦,但是館內的場地有限,因此能開放的聽眾也只有一定的數字,著眼於此,陳石貝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向各級學校來合作,如此一來,便能將立意良善的大眾講座引介給更多需要的人。此舉一出,獲得學校教師的熱烈回響,於是科教館的講座除了館內以外,也在學校舉辦,無論是辦理場次及參與人數都大大提升,而科學知識的普及也更為澈底,使得基礎科學教育的根柢益發更深。
不僅講座可以出走,連科教館本身也可以「動」起來。陳石貝始終對於有限的館內空間感到力有未逮,不斷思索科教館如何強化自身的功能,不久後,陳石貝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計劃,首先是安排部分展品將之改製成便於攜帶的方式,再為館內添購貨車,可以出走的科教館就這樣陽春成形了。雖然看在追求最新科技的「愛瘋」現代人眼中,或許不具吸引力,然而,當年的行動版科教館,確實是最先進的教育創舉。時下的行動版各式軟硬體已不勝枚舉,但是二十年前的科教館以行動車輛的概念所舉行的「巡迴科學展覽」,所到之處皆轟動各地國中小師生。當年許多學生皆表示非常期待展覽的到來,「看到滿足的笑容,以及在互動教具中,受到科學知識啟發的剎那間領悟神情,出現於學生的臉上時」陳石貝說,這樣一切的辛苦,便都有了代價。
如今的「巡迴科學展覽」正是科教館現有業務「行動科教館」,共三台可供學生進入參觀的科教巡迴車,其中最大的一輛行動車可如當紅電影〈變形金剛〉一般伸展開闔,依照項活動期間,不定期地於全台各地展出,而當年陳石貝為了將展品行動化所特製那批科教展品,依然還在巡迴科教的行列中服務,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注意科教巡迴車展出的時間,親身到現場動手操作,近距離體驗這些頗具歷史況味、智識性不隨時代減逸的互動展品。
而還有一項業務,可以說是科教館培育國家科學人才的跨時代重責大任,更是在陳石貝任內由他主導推動轉型的「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這項科教館每年都會率領參賽代表前往各國科展的活動,都是媒體一年一度的目光焦點,因為屢自國際獲頒重要大獎,再再證明了台灣青年科學人才的頂尖及優秀。前溯這項展覽,即為當年的「全國科展」。
在當時,全國科展包含了現今的全國中小學科展,以及台灣國際科展,擔任館長不出幾年內,陳石貝帶著學生代表到了歐洲觀摩比賽,這趟到挪威奧斯陸的出國考察之行,奠定了陳石貝決心將台灣的全國科展高度再拉高,計劃將中小學生的科展正式分流,於是中小學生參與的是全國科展,而高中生則參加國際科展。陳石貝將國際科展定位為參與世界各國科展的前哨戰,建立將優秀學生送至國際觀摩交流的管道,藉以拓展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並同時讓我國科學教育與國際接軌。
二十多年前輾轉前往奧斯陸的科學參賽經驗,陳石貝發現到科學教育工作與國際關係強化的刻不容緩,於是他依憑著自己對教育方向的精準眼光與信心,一步步將台灣國際科展帶向世界的舞台,聘用相關專業科學人才辦理業務、組織與培育指導委員教授團隊,將國際科展形塑出其精神與標的,直到現在,每年於科教館的國際科展獲獎的學生,皆會代表台灣前往美國、加拿大、歐洲、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參賽,而台灣國際科展辦理期間,也會有世界各國的學生前來參加,這場仿若學生的年度科學高峰會,幕後最重要的推手就是陳石貝。如今國內各大科展之舉辦方興未艾,可以說是以科教館之國際科展獨領風騷,屢屢囊括世界大獎。
■鑑往知來,風骨不減
在最後館長任內的幾年,陳石貝著手進行謀求新地遷館的重要工程,「南海學園的科教館真的太小了,所以我們是一定要遷址的」,有遠見的陳石貝並不擔心工作的繁冗,一心只求科教館的表現可以更卓越,他說,趣味的是除了台北市以外,其它的縣市對於科教館的遷址計畫都熱誠歡迎,陳石貝也跑過許多的縣市勘地,最後為了兼顧各層面的最佳化效益,仍選定在台北市的範圍,而士林新館現址正是陳石貝勘察而來的,「最重要的是,台北市政府答應我們要『無償撥用』」,陳石貝念茲在茲都是最實際不過的預算,與館務發展的未來性,一舉一動皆令後生受用。
陳石貝道出了如此眾多的科教館過往,不禁令我們後輩感到,前人的辛耘開創確實是後人的福氣,現在科教館的各式科教工作,無論是館內展品、教育活動、實驗營隊、各項特展、巡迴科教、科學展覽等等,都受到各個世代的親子與師生的肯定,環顧前方,仍有許多理想有待實現,不過若無科教館任期最長館長--陳石貝十多年對科教工作的殷殷期許,扎根推動,如今的科教館恐難以在新時代的規模與潮流下站穩中流砥柱的教育功能,謹以此文向科教館與館員感情最深切的陳石貝館長致敬。
留言